专业定制实木复古匾额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150-8700-7976

您的位置: 首页 > 牌匾知识 > 匾额百科

匾额楷 陈传席:也谈山东博物馆的匾额字 ——兼谈楷书、行书与草书的一些问题

发布日期:2024-03-28 15:02:37 浏览次数:

很多人表示“山东博物馆”牌匾上的题字是“恶搞”的,纷纷批评甚至批评。

在我看来,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很多人要“恶作剧”“山东博物院”。 有人“取笑”郭沫若题写的“故宫博物院”牌匾吗? “中国银行”,有人“恶搞”吗? 没有什么。 据我所知,牌匾上有几万甚至几十万个汉字。 被“恶搞”的“山东博物馆”恐怕只有一家。 至于扬州大明寺的“风流万在”匾额,“流”字少,“在”字多。 它被认为“少一些浪漫,多一些真实”。 那是人的再创造,对人有一定的影响。 这种警告效果不叫“恶作剧”。

匾额楷_匾额楷_匾额楷

匾额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1、“山东博物馆”三字为郭沫若即兴为山东博物馆作诗时所写。 他在签名中提到,用草书可能会更方便。 如果山东博物院专门请郭沫若题写馆名,郭沫若绝对不会用草书,也绝不会写得这么随意。 可以看到郭沫若写《荣宝斋》、《故宫博物院》等都是非常认真的,从来没有用过草书。

匾额楷_匾额楷_匾额楷

郭沫若作品中的“山东博物馆”

匾额楷_匾额楷_匾额楷

郭沫若题写“故宫博物院”

2、把一个本该很严肃的博物馆名字刻在建筑物上,也是对郭沫若的不尊重。 有很多地方请名人题写建筑物名称的牌匾,比如陈毅、周恩来等,他们都对着铺好的纸笔墨挥手,不写,但承诺在他们回来后写信并邮寄给他们。 申请者当时非常失望,认为被拒绝了。 然而,回国后,他们居然写了申请并邮寄了出去。 原因是回去认真写碑文。 你可以多写几遍,也可以找参考资料。 据电视转播,毛泽东曾七次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题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词。 周恩来在纪念碑背面题写了五十遍的内容。 毛泽东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周恩来是中国第二伟大的书法家。 他们还有主席和总理的身份,现在还是这样。 如果他们自由写下的文字被刻上,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匾额楷_匾额楷_匾额楷

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毛泽东多次题写傅抱石的《山清水秀》的题名。 最后,他挑选了几幅自己比较满意的画,并请画家帮忙再选一幅。 他是那么认真。 荣宝斋请齐白石写下“弘扬民族传统”六个字。 齐白石写了几天。 他不满意,也不肯拿出来。 而是让李可染帮他找一本《天法神谶碑》作为参考。 他多次提到“法”字。 在交出之前,他可能还参考了其他角色。 就是现在我们在荣宝斋经常看到的“弘扬民族传统”的题字。 试想一下,如果齐白石对齐白石随手写下的几个字的雕刻不满意,他会怎么做? 也许他会咒骂,也许他会用拐杖打人。

匾额楷_匾额楷_匾额楷

周恩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

总之,他会非常愤怒,强行下令撤退。 安徽画家朱秀丽告诉我,李可染在黄山时,有人请他写两个字。 他从下午到半夜写了两个字。 他当时很不满意,就把它们烧了,剩下的就堆满了他房间的大厅。 第二天,就请朱秀丽帮他选,标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标第一的字迹,李可染和朱秀丽都同意了,交给了黄山管理处。 还有很多剩菜。 朱修里想保留一张作为收藏,但李可染立刻拒绝了,说:“不能说脏话,要对历史负责。” 他亲自烧掉了那批剩下的文字。 大书法家于右任在台湾的台湾建筑上看到了他的题字。 只要他不满意,他就会立即告诉店主,“把它拿下来,我给你重写”,免费。 如果郭沫若看到他随手写的“山东博物馆”三个字刻在建筑物上,他肯定会非常不满,一定会叫人把它拆下来,自己重写。

3、大型建筑物上的匾额一般应采用楷书(包括官、魏碑体)或行书。 这是因为楷书和行书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容易识别,而大多数草书对于没有专门研究和训练的人来说很难识别。 即使是不学草书(只写篆书、隶书、楷书、行字)的书法家也未必能够识别。 这也是“山东博物馆”的草书被别人“恶搞”的原因。 之所以没有人“恶作剧”“故宫博物院”,是因为它清楚地认识它,不能“恶作剧”它。 我曾经问过几个书法家,他们为什么不写草书呢? 答案是很多草书看不懂,无法清晰区分。 草书与行书混用是禁忌,也不符合书法规范。 “记不清”、“分不清”其实就是不知道。

匾额楷_匾额楷_匾额楷

郭沫若题写“荣宝斋”

作者还写过草书与行书混合的作品。 许多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批评我说:“草书是草书,行书是行书。草书与行书的混合,以前没有,古人没有,今天也没有。这是非常错误的。” ”。 听到批评后,我心里暗暗高兴。 草行齐写,古今未有,故我为第一人。 以后写书法史时,应记草书、行书在一章,创始人或第一人是陈传熙。 我等了很久,书法史上却没有我的开创性的记载。 后来我发现同时写草书和行书的人太多了。 甚至被毛泽东写的信件、电报中也包含了。 毛泽东精通草书,也喜欢写草书。 但他给朋友、下属写信、发电报时,一般都写容易辨认的草书,对一些难以辨认的草书则用行书。 目的是使其易于识别且不易误解。 博物馆是面向公众的,必须容易被公众识别,而且必须庄重、严肃、正式。

匾额楷_匾额楷_匾额楷

毛泽东题写“中华艺术宫”

4、楷书和接近楷书的行书更加严肃、正式、庄重。 董其昌评价:“晋书讲韵,唐书讲法,宋书讲义。” 这里的唐书是指唐代的楷书。 唐朝的科举考试,要求官员要善于书法,而书法是“楷书之强”,所以唐代人都擅长楷书。 “主张法”的方法,不是方法的方法,也不是文字的方法。

我三十年前就解释过(后来收入我的《惠万斋猜想》和《陈传熙文集》)。 这个“法”就是严肃、庄重、正式的意思,与“韵”、“仪”同义。 。 解释是方法、行文与“韵”、“意”不一致。 《荀子劝学》中说:“没有提到‘礼’、‘乐’的规律。这里的‘律’是严肃、正式、庄严、模范的意思。《荀子简评》解释说:“‘礼’和‘乐’。曰“有一定的声音和样子,而不解释其原因,所以称为‘法不解释’。”这里的“声音和样子”是指严肃、庄重、正式。“韵”是指一个人的魅力。 ,而“意”指的是一个人的心境,正是这个意思。因此,不能理解为方法或笔法。古人讲佛法时,大多有正式的、严肃的、典范的、和的。 《周易·系辞尚》云:“制用之,谓之法”。

《孔颖大术》:“谓圣人削其物而用之,以立之。” 也有这个意义。 佛教称释迦牟尼为法王,儒家称一切合乎礼仪、法律的词语为法言,皇帝的车辇称为法,宗庙内的乐器、车车、书籍等器物称为法器,等等。在。 其中的“法”有严肃、庄严、权威的含义。 “唐书尚法”是指唐代楷书严肃、庄严、正式,但又不失其艺术本质。 草书轻松、浪漫,基本上是一件纯粹的艺术品。 当然,从艺术含量上来说,草书可能比其他的要高一些。 但作为博物馆的匾额或者类似的东西,楷书和楷书更合适。

匾额楷_匾额楷_匾额楷

梁通的书《三味书店》

5、山东是书法大省。 历史上曾产生过王羲之、亚圣颜真卿等书法圣人。 《泰山石刻》、《琅琊台石刻》、《泰山经十玉金刚经》,曲阜孔庙藏有这么多汉碑,为什么不能选择王、颜、汉隶的文字作为匾额呢? ? 一则展示了山东历史上书法的底蕴,二则更加庄重、正式。 论艺术水平,他恐怕比郭沫若要强得多。 (助理插话:他比郭好多了,差别很大。而且山东博物馆也更光荣——郭不是专门给你题写馆名的?!用毛笔字不是更光荣吗?)山东自己的大书法家??)既然如此,还会有人“恶作剧”吗?

匾额楷_匾额楷_匾额楷

山东博物馆藏王羲之书法匾额

匾额楷_匾额楷_匾额楷

山东博物院颜真卿书法匾额

查看更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