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定制实木复古匾额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150-8700-7976

您的位置: 首页 > 牌匾知识 > 匾额百科

家庆匾额 郭进拴|两个大观园

发布日期:2024-03-29 11:02:11 浏览次数:

郭金栓|两个大观园

北京是一座皇城,每一个历史景点都沉积着历史文物。

但有这么一个景点,以纪念碑的名义出现,却是现代人创造的。 这个景点就是大观园。

我去过两个大观园,一个是上海郊区的大观园,一个是北京南城的大观园。

上海郊区的大观园,据说是越剧电影《红楼梦》的拍摄地。 北京南城的“大观园”是1986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地。

北京的“大观园”在1984年之前是皇家菜园,由于拍摄《红楼梦》的需要,根据红楼专家的研究,将大观园设计成这个样子。

“大观园”位于西南二环路口。 作为城市中的一座园林,它的正门应该是南门。

从南门进入公园,有一堵假山组成的“影墙”,暂时遮挡了里面的景点。 假山中间有一条蜿蜒的小路。 贾宝玉在《红楼梦》中题词“曲径通幽”。 毫无疑问,这就是你进入的地方。 公园之后的第一个景点。

曲径通幽处后,豁然开朗。 过了小桥向西就是怡红院。 这是贾宝玉所在的庭院。

进入三开间花门楼,就进入庭院。 大雄宝殿前有太湖石假山一座。 假山两侧各有一株海棠、一株香蕉。 这也与正殿的匾额“一红快鹿”、红海棠、绿芭蕉相对应。 大厅一侧是书房,一侧是卧室,几乎没有什么特色。 正殿、门楼、厢房之间由院内的手抄手廊相连。

怡红院对应的小院就是林黛玉的潇湘阁。 位于怡红园东侧。 走进院子,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长满青竹的花园,院子里有三间房屋,房屋中间有一个月牙形的荷塘。 看起来是潇湘。 亭子格外典雅、幽静。

有亲芳桥连接怡红院和潇湘阁。 桥上建有亭子。 这里是林黛玉创办桃花诗社、与贾宝玉约会的地方。 勤芳阁的对联出自《红楼梦》“堤边柳借三杆青,彼岸花共香”。

一红院北面是翠翠寺,是大观园佛教活动场所。 是仿照《红楼梦》中的妙玉宅而建的。 大雄宝殿为佛堂,供奉观世音菩萨。 这里是妙玉禅修礼佛的地方。 院子里还有一个东厢房,中间有一尊佛像,两侧相邻的房间是妙玉和师兄们的卧室。

潇湘阁东边是迎春探春居住、作画的暖香坞、李纨居住的稻香村、迎春贾二小姐居住的紫陵洲。 需要说明的是,李纨居住的稻香村是院子里最简朴的院落,根本没有任何花卉画。 位于院落东端,与李纨默默辅导儿子在院中求名相吻合。 稻香村口悬挂着一面旗帆,上面有贾宝玉题写的“杏幔在望”。 院子没有围墙,有栅栏围起来,里面种植蔬菜和水果。

从翠庵的东北方向,有嘉荫堂,有点像祠堂。 东边北有土壁山庄,南有敖景溪堂。 前者是贾母带人赏月的地方,后者应该是贾母带人看水的地方。

敖景溪亭以东、珠锦楼以东、莲花香榭丽舍以北、牌楼以南是庭院中央的一片水域。 水里长出了荷叶,荷花已经开了。

大观园的核心建筑自然是中轴线最北端的省级别墅。

别墅依山傍水而建。 南面有一座高大的牌楼。 正面为红金大字“省家别墅”,背面为“国恩家庆”。 牌楼北面是别墅大院。 大院正殿因正殿匾额刻有“顾恩思仪”,故名“顾恩思仪”殿。 大殿两侧有东配殿、西配殿。 大雄宝殿后面有一座二层大观楼。 两侧有朱津阁、含芳阁,有廊相连。 不知道这是否就是《红楼梦》中描述的建筑风格。 当时京城都有二层楼房,和珅的恭王府好像也有这样的建筑。

大观园景点包含在北京公园门票内。 如果你对《红楼梦》不熟悉,或者对1986年版电视剧《红楼梦》没有深刻的印象,来大观园逛一逛几乎就是白跑一趟。

在大观园里,现在看到的大部分都是西景,都是后来修建的景点。 由于大观园本身也是曹雪芹想象出来的,按照曹雪芹的作品建造这样一个庭院根本没有历史符号可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也不记得《西游记》了,四合院也慢慢消失在观众的视线中。

我看到院子里有很多电影海报。 据说,这个院子后来被用来拍摄很多电视剧。 从这一点来看,这个院子还是可以作为古代影视拍摄基地的。 至于它和《红楼梦》的关系,还没有结束,以后关系会越来越淡。

那一年,我在复旦大学作家班学习,班里组织了参观大观园。 小雨断断续续地下着。 当我们走进大观园时,已经十点多了。 门口的“太虚幻境”牌楼并没有小说里那么精致。 后壁雕刻的是宝玉的熟睡和太虚境界的情天幻海。 两边高大的女贞树显然已经很老了。 一阵风吹过,随雨飘落的是黑色的女贞子。 有些果实很坚强,在地上打滚,寻找生命可以扎根的土壤。 有些可能已经熟透了,落地时会爆炸成一团漆黑的物质。 我很幸运,连续被女贞子击中头部,这似乎在告诉我,虚幻之境只是一个幻象。 还有一些不肯离去的桂香,在空气中依稀飘浮着,一丝喜悦不经意间就充满了心底。

原来太虚幻牌坊只是一个介绍,检票还在后面。 这座于1986年对外开放的大观园,是仿照小说《红楼梦》中的描述而建造的。 记得20世纪80年代,我去北京看大观园。 北京大观园是为1984年版电视剧《红楼梦》量身打造的建筑。 因为八部电视剧的成功,我对大观园充满了期待。 但当我走进去的时候,我感到非常失望。 小说里的美女只是现实世界中的一栋简陋的房子。 其实这样说有点不公平,但是远远低于我的预期。 为此,我对上海的大观园不再感兴趣了。 这只是另一个多余的地方。 堂内挂有一幅墨宝:洞察世事是学问,体悟人情是文章。 这句话对宝钗的诠释可谓绝妙。 横屋花园共有两层。 一楼除了刚才的字画之外,没什么意思。 二楼有一个房间被挡住了,但还是可以拍照的。 宝钗身穿嫁衣,独坐闺中。 这时有同事问道:“宝钗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好可怜啊。” 听了这话,我心里有些不舒服。 金陵十二钗,皆是可怜。 所谓七无园,谐音“恨无缘”,宝钗终于孤身一人,怎能不被人哀叹? 而大家的结局也无非是“万千红颜同泣,万千佳丽同悲”。 下楼,路过一个小院,院里有一个小瀑布,潺潺的水声悦耳。

离开恒五院后,我和同事们商量,宝钗的住处似乎有点大,不仅有两层楼,而且还有前院和后院。 同事开玩笑说:“也许这是专门为宝钗布置的婚房。”

过了恒武园,接下来我们到达了仇双寨,可惜被堵住了,没能细细品味。 另外,又走了一百、十米,就到了大观楼。 真是盛大啊,不禁想起了元妃大婚的场景。 有趣的是,在一个房间里,我发现了一尊雕像,上面有一首诗:“一纸荒唐的文字,一把苦涩的泪水;即使作者是疯子,谁能明白其意义。” 看着雕像的样子,我想也许这就是曹公创作时的样子。 由于花园太大,稻香村等地都被忽视了。 一红院是最后一景,潇湘阁却没有看到。 此行无功而返,于是我又通过另一条路回到了起点,但走进去的时候,我还是发现了恒无源。 路牌上明明写着潇湘阁是第一个,但不知为什么我找不到?

找了一会儿,发现潇湘阁就在路边。 当我看到一根竹子时,我心里知道我已经到了潇湘阁了。 红楼梦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林妹妹。

我在一间屋子里看见这张躺椅,忽然想起林妹妹在上面睡午觉的情景,还取笑宝玉的冷暖香。

绕了一圈,我对大观园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 显然,这座大观园比小说中的大观园要大得多。 小说中,为了元妃回省,修建了省府别墅大观园。 大观园位于荣国府和宁国府两座府邸的后面。 它是类似矩形的形式。 我们在北京参观了恭王府。 宁荣二府的规模不可能超过恭王府。 将原庭院的各个角落各取一角,形成大观园。 青浦大观园占地九公顷,比贾府大观园大得多。

时节已是深秋,伴着细雨,是一种让人感到秋悲怨的天气。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就是在这样的日子写下《秋窗风雨夜》,一部哀悼自己身世的作品。 全诗所流露的压抑和悲伤,既是黛玉在病魔中无法自拔的表现,也是黛玉人生坎坷的无奈。 性格犀利、聪明绝顶的林黛玉,其实是最脆弱的。 《风雨夜秋窗》中的压抑,对应着秋天特有的庄严。 “秋花萧瑟,秋草枯黄,秋灯璀璨。秋夜漫长。我已觉秋窗无尽,风雨扶苍苍。扶秋风雨来,如此”快,碎了秋窗,秋梦绿了。我不忍心怀秋情入睡,把泪烛移向秋窗……”

我以为在大观园里,我会找到林黛玉的感伤。 然而,不同的生活境遇、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人生态度,决定了我和林黛玉不可能有联系。 一红院门口的蕉叶和海棠让我想起了小说中的“蕉叶遮鹿”和海棠诗社。 我想起了乐观自由的石湘云写的白海棠诗。 诗中“亦宜一角,亦宜一盆”的随性,不正是湘云晚年生活的写照吗? 三座相连的邱双斋住着贾家三女贾探春。 这个自称“如果我是男人,我早就走出家门了”的女人,她可以修补贾家的诸多漏洞,却无法拯救贾家免于“楼宇皆败”的没落。即将崩溃”。

谭春远嫁。 这里的秋双寨周围满是红枫。 在这个季节看到红枫不要太兴奋! 红枫,鲜艳如云,驱走了深秋的寒冷,驱走了林姐姐的忧伤,让她显得幸福又神奇。 红枫的生长因层次而呈现鲜红色、深红中带黄色。 “红叶情”,你为谁表达你的美丽? 坐在秋双斋面前的美女靠在她的身上,在红枫的美景之中,根本没有秋的悲伤,只有幸福。 秋天的青浦大观园,竟然给了我这样的心情。 难道是我太没心没肺了? 潇湘阁还有一个庭院,西厢有一尊包戴同读的塑像。 看到这里,今天的行程就结束了。 这时,我听到两个老人说话:“这两张床是给丫鬟用的吧?”

“是啊,应该是黛玉的丫鬟紫鹃和雪雁。”

突然我心里一震,笑着说红楼梦大家都知道。 后来我想,能来大观园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红楼梦,又怎么可能不喜欢红楼梦。

除了感慨之外,我只想说一件事。 我真的很幸运能读到《红楼梦》这部小说。 我也希望我能一直喜欢红楼梦。

匾额和牌匾的区别_匾额的读音_家庆匾额

匾额和牌匾的区别_家庆匾额_匾额的读音

匾额的读音_匾额和牌匾的区别_家庆匾额

家庆匾额_匾额的读音_匾额和牌匾的区别

家庆匾额_匾额的读音_匾额和牌匾的区别

匾额和牌匾的区别_匾额的读音_家庆匾额

家庆匾额_匾额的读音_匾额和牌匾的区别

匾额和牌匾的区别_匾额的读音_家庆匾额

匾额和牌匾的区别_家庆匾额_匾额的读音

郭金栓,1958年5月出生,笔名“志全”、“郭晓”。 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敖头村人。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87年毕业于中国文学函授大学,199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98年毕业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学院。 1980年参加工作,历任《湘印》主编、《河南西部报》副刊主编、《风学文沧》执行主编、河南省文联汝州市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平顶山市。 创作研究室主任、平顶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风·观音文化》常务副主编、《大象山》执行主编、《河南报告文学》主编、《鹰城》、《瑶山”。 现任《文学界》、《智泉流云》、《文学艺术家》、《豫西作家》主编,中国行走散文名家联盟成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校长河南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社长、中国网络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毛泽东文学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国伏羲文化研究会文学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协会。 策划组织中国作家石人山笔会、中国作家温泉笔会、全国网络作家西安笔会、全国报告文学学会年会、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会、天龙山笔会、中原不锈钢笔会、宝峰小七笔会、中国槐树笔社、平顶山市首届报告文学大赛“圣光杯”、“中原不锈钢杯”、“天盛杯”、“金庚杯”、“萧仙杯”、“慈善杯” “战疫”征文大赛、“老区建设杯”征文大赛等全国、全省、平顶山市的大型文学活动,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人才辈出,推出了一批优质佳作。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一级作家。 着有长篇小说《美山美河》、《乡村魂》、《观世音菩萨传》、《龙潭情》、《命运》、《天地》、散文集《 《六十岁》、《童趣》、《汝州风情》。 《乡愁越老越深》、《人间真情》、《新城之美》、《月亮是故乡的光明》、长篇报告文学《雷雨灯塔》、《战河之战》、 《从市长到死囚》、《锦之路》、《时光的芬芳》等60余部作品,累计发表字数超过2500万字,194部作品(部)获奖。其中,《沾河之战》荣获全国庆祝建党80周年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剧本《五品乡官》荣获“中国作家”一等奖, 《鹰击长空》获《人民文学》二等奖,长诗《寒夜哭妈妈》获《文学新闻》一等奖,1992年获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2005年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宣传干部荣誉称号。 2011年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聘为“世界科教文卫组织首席艺术家”。 2013年,他被世界科学、教育、文化和卫生组织评为金奖艺术家。 其成就被收录于全球发行的大型社会科学文学经典《英国艺术家百科全书》。 。 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工作者。 个人传记被收录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中国作家辞典》、《世界名人录》等。

匾额和牌匾的区别_家庆匾额_匾额的读音

匾额的读音_匾额和牌匾的区别_家庆匾额

匾额的读音_匾额和牌匾的区别_家庆匾额

匾额的读音_匾额和牌匾的区别_家庆匾额

匾额和牌匾的区别_家庆匾额_匾额的读音

匾额的读音_家庆匾额_匾额和牌匾的区别

家庆匾额_匾额和牌匾的区别_匾额的读音

家庆匾额_匾额的读音_匾额和牌匾的区别

查看更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