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在这晴朗的清晨,艳阳高照,我步入了富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殷坡村。不巧的是,今日接到一通特殊来电,来电者为殷新民,曾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他透露,其家族珍藏两件无价之宝——清朝皇室赐予的匾额与家谱。这不仅是家族的荣耀,更是村庄历史的见证。
传家宝的初次见面
踏入殷新民用餐室的那刻,首先被格调古老且肃穆的氛围所吸引。他引领我步入堂屋,一块熠熠生辉的匾额赫然挂于正中。尽管匾额上的文字略显磨损,却仍能感受到其昔日的荣耀。殷新民向我介绍道,这块匾额是他们家族的荣誉象征,每个字都镶嵌着黄金,记录了家族的历史。
身为殷新友,殷新民的堂弟及殷坡学校的教师,他站在旁边,眼中流露出对家族历史的尊崇。他向我解释道,这方匾额于清朝同治十一年,由时任河南巡抚的钱鼎铭赠予其先祖殷士荣之母张氏。此匾额既表达了对张氏的敬意,也彰显了殷家的荣耀。
匾额背后的故事
殷新友娓娓叙述起那块牌匾背后的传奇故事。他回忆道,儿时曾聆听祖父讲述殷士荣的事迹,尽管彼时并无太大兴趣,然而如今回味,这些故事无疑成为了家族的珍贵遗产。殷士荣乃一位身居县令以上高位的官员,专司水利事务。其母张氏寿诞之际,钱鼎铭亲临致贺,并赠予此匾以示敬意。
尽管家中排行第三,但因古代尊崇兄长,匾额署名为'殷士敬之母张氏'。此牌刻载着荣誉与历史,彰显出当时社会的阶级与礼节。殷新友表示,匾额的存在使其家族在乡村中具有独特地位。
家族的记忆与传承
殷新民向我透露,其祖先殷士荣乃殷家第六代传人,与殷新友同属殷家十二代传承者。此外,家族还有一座位于河南扶沟白潭镇的庙宇,内设殷士荣神像,可惜至今尚未有机会前往祭拜。
1938年,为阻击日军,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大堤,引发洪灾,殷坡村众多房屋毁于一旦,唯独挂有此匾额的房屋幸免于难。此匾额似有神秘之力,守护着家族宝藏。
匾额的历史价值
殷新友先生提到一则趣闻,在清朝及民国初期,官员途经他家时,若见其门楣上镶嵌着印有帝王御玺的牌匾,无论文武官均需停轿下马行礼致敬。这匾额不只象征家族荣光,亦是对历史与文化的尊崇警示。
家谱的珍贵
在家住殷现玉的一位长者家中,我有幸目睹了一部近两百年历史的珍贵家谱。这位老人极其小心地展示了这本家谱,其中每一页都详细记载了殷氏家族的兴衰历程与荣耀辉煌。据他介绍,清朝时期,殷坡村曾被誉为“新龙山”,当时村内主要以姚姓和朱姓居民为主,然而随着殷姓人口的不断增长,村庄的名称也随之更改为“殷坡”。
宗谱详细记载了诸多殷氏家族的传奇故事,同样涵盖了殷士荣的卓越政绩以及其母张氏的高尚品德。这些史实不仅揭示了家族的历史脉络,更强调了家族荣誉需世代传承的重要性。
风水与命运
殷新友告诉我一则有关风水的传奇。据老辈口述,殷家祖坟原本应孕育大量文臣武将,然而在安葬殷士荣之际,却逢戏剧班子自东方而来,其扮演文武官员者,喧闹之声盖过了殷家的风水,导致后代为官者寥寥无几。
尽管故事冠以迷信色彩,却深刻地揭示出当时社会对风水的推崇以及对命运的无力感。殷新友表示,无论风水如何,其家族的荣誉与历史都将永载史册。
村庄的变迁
终末之时,殷现玉引领我游历了整个殷坡村,讲述了诸多关于村落演变历程的故事。他提到,曾经的栗园、刘庄等邻近村落的居民常到此躲避土匪突袭,皆因殷坡村地势陡峭,有高墙防御,遂成其庇护之处。
历经变迁,殷坡村仍以其古建与历史沉淀,诉说着它往昔的故事及如今的时空印记。
结语
此次参观完殷坡村后,我深思,纷纷扰扰的传家宝和家族故事,不仅仅记录了殷坡村的历史,更折射出我们每个人的历史。这些珍贵的遗产时刻警示着我们,在时代变迁中,要珍视并传承这些文化瑰宝。在此,我想请问诸位,您们的家族是否也有类似的传家宝或者故事?期待您能在评论区分享,让我们共同领略家族的力量与历史的魅力。
Copyright © 2012-2024 云木匾额制作厂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15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