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定制实木复古匾额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150-8700-7976

您的位置: 首页 > 牌匾知识 > 匾额百科

家庆匾额 桑莲居|陈敬聪:泉州古民居·鲤城区卷(下)

发布日期:2024-03-28 17:02:13 浏览次数:

历城区名录

蔡青故居| 吴氏宗祠| 杨阿苗故居| 陈斗南华侨家属住宅小区 | 王顺兴华侨审批局| 老范智谷的豪宅| 三进士| 蒋氏华侨住宅小区| 苏氏祖居民居| 黄宗汉故居| 万正色故居| 李贽故居

苏氏祖宅09号

苏氏祖居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土门街南胭脂巷。 这条巷子是同安人苏氏长期居住的街道。 据悉,元朝时期,同安人苏松十世孙苏唐涉,迁居全南岩枝里避难。 其子孙世代居住于此,成为“苏家街”,故称“苏家祖居”(简称)。 “祖鲁苏”,古时二十五族为一鲁)。

家庆匾额_匾额的读音_匾额图片

家庆匾额_匾额的读音_匾额图片

苏氏祖宅

苏嵩(公元1020年—1101年),字子荣,古泉州同安人。 他是宋代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商、药物学家。 苏颂出生于书香世家。 他自幼受过教育,勤奋读书。 他通晓经史百家。 他博学多才,博学诸卦、阴阳、五行、星历、山经、本草。 宋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中进士。 作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苏颂的主要贡献是科学技术,特别是医学和天文学。

家庆匾额_匾额图片_匾额的读音

家庆匾额_匾额图片_匾额的读音

清代时,古巷更名为“胭脂巷”,主要因苏氏祖宅内的三口胭脂井而得名。 三口胭脂井分别位于苏家宅邸的门口、中间和后院。 关于胭脂井名字的由来,有三种传说:一是这三口井的水是粉红色的(胭脂色); 二是井边站着的人影是粉红色的。 三是三口井的水都可以用来做胭脂。 “苏氏宗祠”现存建筑为明正德年间所建。 建筑群由四间三开间大屋连体组成,内有花园,面积3000多平方米。

匾额的读音_家庆匾额_匾额图片

家庆匾额_匾额的读音_匾额图片

三口胭脂井

黄宗汉故居10号

黄宗汉故居位于泉州市鲤城区鲤中街道福巷。 是清代两广总督黄宗翰的官邸。 还有一座建于清咸丰年间的镇抚寺。

家庆匾额_匾额图片_匾额的读音

匾额的读音_匾额图片_家庆匾额

匾额的读音_家庆匾额_匾额图片

黄宗汉故居位于泉州市鲤城区鲤中街道富祥

黄宗翰(公元1803年—1864年),字季云,号守臣,泉州人。 清道光十四年,次年晋升进士。 历任浙江总督、四川总督、两广总督、五口岸商务部长。 清咸丰七年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时,与爱国官员进行斗争。 咸丰帝赐御书嘉奖,并匾额上书“忠勤廉”。 后因主战被免职,并宣布不再重用。 自称望云老人的黄宗翰,每天查寻秘籍,潜心学习。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泉州同乡陈庆镛邀他回乡到清源书院任教,他带着家人和数万册书籍南归。 除了奏疏外,黄宗汉还写有《备守己略》、《备亥己略》等著作。

匾额的读音_家庆匾额_匾额图片

咸丰皇帝御书“忠勤廉”匾额

据黄氏后裔介绍,黄宗汉古宅内有大型古宅13间,建于清道光年间至咸丰年间。 故居原北以元庙关为界,南以大溪巷北为福清巷,东以敖仁巷为界,东巷为清代盐商大亨陈卜宅第。西临中山中路。 黄宗汉现存房屋仅有两间,每间三开间、三进深,还有疗养院、书房、花园等,占地1亩多,主体建筑尚存。 是泉州清代官员世家聚居的地方,具有人文景观。 是一处典型的民居合一,现被列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示范区之一。

家庆匾额_匾额图片_匾额的读音

家庆匾额_匾额图片_匾额的读音

黄宗汉故居内景

万正色故居11号

万正色故居位于泉州市鲤城区鲤中街道东街南侧万簇城巷。 因清朝康熙年间提督万正色在巷内建有府邸,所以巷子被称为万醋城巷,府邸也被称为万醋城巷。 正色提督府。

匾额的读音_家庆匾额_匾额图片

匾额的读音_家庆匾额_匾额图片

万正色故居位于泉州市鲤城区鲤中街

据《清史稿》记载,万正色是丰泽区城东东浔的美女。 清康熙十七年,万正色率领岳阳水师在湖南岳阳,连胜十七次。 他击败了吴三桂、吴应熊父子,导致吴三桂死亡,因此受到康熙帝的赏赐。 万正辉任福建水师提督时,消灭外敌,赶走郑进,迫降朱天贵。 后被任命为福建陆路提督,寓居泉州万簇城。

匾额图片_家庆匾额_匾额的读音

家庆匾额_匾额图片_匾额的读音

家庆匾额_匾额图片_匾额的读音

近距离参观万正色故居

万正色驻扎泉州万簇城时,在此修建了提督府。 海军上将府是一座古老的宅邸,有五间房间。 布局严谨合理,规模宏大。 俗称“九十九间”。 其内部雕刻精美,是清代民居建筑的代表作。 万将军府入口处由泉州市人民政府立有“万正色故居”石匾,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街蔡巷口附近,原有一座“宫保提督”牌坊,现已不复存在。

李贽故居12号

家庆匾额_匾额的读音_匾额图片

家庆匾额_匾额图片_匾额的读音

李贽故居位于历城区临江街道万寿路

李贽故居位于历城区临江街道万寿路。 始建于明代。 这是一栋普通的三开间、两开间的房子。 现存前殿、正殿,面阔6米,进深9米,前有天井。 现按照闽南古民居整修,辟为纪念馆。 踏上故居正殿石阶,殿堂两扇门上有黑红底楷书“国励家庆”四字,端庄醒目。 正殿桌上供奉着李贽的雕像。 雕像上方挂着一块大匾,上面写着“乡贤与乡里名官”的字样,让人想起,肃然起敬。 中间的墙上挂着《李贽氏族谱图》。 走出大厅左侧门,便是故居的后院。 这个小而精致的世界,被一座水上小桥包围,花草竞相绽放,中间摆着一张棋盘桌和四把石椅,小桥流水有人的情景胜似仙境,那些观看它的人可以休息的地方。

匾额的读音_家庆匾额_匾额图片

李贽故居

李贽(公元1527年—1602年),字弘福,号卓吾,明嘉靖年间进步思想家。 五十五岁时,辞去职务,讲学、分析历史、着书立说。 他一生写有《藏书》、《扩展藏书》、《焚书》、《扩展焚书》、《史纲评述》等大量著作。

△文/图来自陈景聪编着的《泉州古民居》

查看更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