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定制实木复古匾额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150-8700-7976

您的位置: 首页 > 牌匾知识 > 匾额百科

匾额的传承 国家级非遗丨客家匾额,爬满记忆的乡愁~

发布日期:2024-03-29 09:02:16 浏览次数:145

第一次见建筑,按照中国人的习惯

目光所及之处,屋檐上都有一块牌匾。

匾额是建筑物的开始和名称。

“有名、有姓”、有方向、有方向

看懂牌匾,就遇见一座建筑的灵魂

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文化传承_匾额的传承

牌匾

匾额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装饰,通常悬挂在门楣和屋檐之间。 它们也常见于大厅或凉亭中。 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反映了建筑物的名称和性质。 它们被人们使用。 可以说,匾额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灵动缩影,是建筑的灵魂和眼睛。

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的传承_匾额文化传承

客家牌匾

“有院就有门,门上有匾额。” 客家门牌匾习俗是客家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继承中原汉族的牌匾文化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固定风格的文化现象。 一般在长方形的牌匾框架上,选取反映房主理念的成语、典故或文字(一般为4个字)。 有的还添加吉祥图案,融书法、绘画艺术为一体。

匾额的传承_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文化传承

匾额文化传承_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的传承

匾额文化传承_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的传承

2014年11月

《陇南客家牌匾习俗》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匾额文化传承_匾额的传承_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

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的传承_匾额文化传承

■■■■■

2017 年 9 月 26 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陇南客家匾额风俗》

会昌县古房村内

古坊遗址基地举行集中挂牌仪式

客家牌匾的由来

客家人的祖先受到儒家“厚基抑弱”或“重农轻商”思想的影响。 他们非常重视教育。 他们受“万物皆下品,唯读书为善”思想的影响,大力弘扬农耕文化和读书文化。 客家牌匾习俗在形式上是由民间姓氏的“唐牌”演变而来,又是随着汉族南迁而由古代官员的“宫庄”演变而来。

因此,客家祠堂、寺庙的梁檐间都悬挂匾额、对联。 除了有的歌颂先人的光辉业绩外,大部分都是炫耀宗族成员功成名就后的功绩和仕途的匾额。

匾额的传承_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文化传承

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文化传承_匾额的传承

客家匾=民俗景观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牌匾都消失了。 在客家地区,凡是有人住的地方,都有门匾。

当很多外来文化人士来到客家地区时,都会被这里门匾的种类之多、分布之广所震惊。 他们称赞这些乡村门匾是罕见的无墙客家文化博物馆,内涵宏大而丰富。 民俗景观。

匾额的传承_匾额文化传承_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

客家匾=微型家谱

客家匾额表达了客家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鉴赏品味,反映了当时客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俗风情。 其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已成为研究客家文化不可多得的资源。 物理信息。

每一块客家门匾都是一本“微型家谱”,其中蕴藏着大量的历史信息。 它是客家人尊崇祖先、家庭兴旺的重要象征。 也是研究家族史、客家迁徙史、民族史的珍贵资料。

客家牌=宗族起源

门匾就像一根红线,连接着同宗同族人们的思想感情。 不管是不是熟人,只要看到门牌,能说出自己的血统来源,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每种牌匾都代表着独特的客家文化,例如:

▲“门楣匾”凸显主人的家庭出身、政治地位、文化修养和精神面貌;

▲“汤豪匾”是客家人寻根、祭祖意识的体现;

▲“功德匾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见证,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尊文重教、农耕读书为先的精神;

▲“商名匾”是匾额世俗化的象征,体现了客家人重视文教的同时,又是官商,或工商业兼备。

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的传承_匾额文化传承

客家匾=客家文化的活化石

如今,门匾已逐渐成为文物。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牌匾所蕴含的信息对于研究客家民俗、教育、文化等具有非常珍贵的文物价值。

客家门匾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堪称客家文化的“活化石”。

匾额文化传承_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的传承

匾额文化传承_匾额的传承_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

匾额文化在会昌传承

近年来,会昌县高度重视赣南客家牌匾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建成面积150平方米的“百匾馆”,成为全县首个专门展示匾额的场馆。 该县的牌匾习俗是表彰先进人士、树立榜样的一种方式,炫耀和歌颂受赠者的好言行和优秀品质,重新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 对于热心公益事业、为家族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获得博士学位等的,由宗亲会给予牌匾表彰。 此外,在客家姓氏传承活动中,外地亲戚也常以赠送牌匾的方式庆祝。 匾额习俗获得了新的生命,赋予了新的内涵。 经过千余年的传承和发展,牌匾习俗代代相传,久久留香。

匾额文化传承_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的传承

“牌榜图书”活动深入会昌县第四中学。 (资料图)

充分发挥传承人作用,让赣南客家匾额文化再次焕发光彩。 传承人肖天昌从1980年开始学习匾额制作技术和匾额习俗,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成为家喻户晓的“匾额名匠”。 肖天长还被会昌县教育局聘请为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外辅导员。 他给学生们讲述牌匾的习俗和故事。 他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深受全县中小学师生的喜爱。 从艺30多年来,肖天长一直致力于赣南客家牌匾习俗的传承和发展。 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牌匾的制作中,制作了300多平方米的木牌。 他制作的牌匾端庄、厚重、古朴、大方,深受江西、福建、广东客家人的青睐。 就连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也慕名而来,索取牌匾。 他帮助徒弟肖伟明开了一家广告店,主要从事各种牌匾的制作。 师徒二人共同努力,普及匾额文化。

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文化传承_匾额的传承

做一块牌匾

匾额的传承_传承匾额文化的宣传语_匾额文化传承

挂匾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无论是个人、家庭、集体、国家

客家门匾是国情历史文化的优秀教材

怀旧之情充满回忆

值得探索和深化~

来源:客家新闻网、文化江西画报、江西文旅发布、会昌文化、中国会昌

查看更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