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定制实木复古匾额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150-8700-7976

您的位置: 首页 > 牌匾知识 > 匾额百科

南山木匾 【历史文化】南溪古城文化探析‖涂安华

发布日期:2024-03-29 15:02:01 浏览次数:

南溪古城文化解析

屠岸华

在我国古代,“先得水”和“沿河建城”是城市选址的总原则。 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其长度、流域面积、水量是其他河流无法比拟的,这为沿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溪古城也不例外。 从唐代最初为土城墙而建、仅有单一军事性质的“粉戎城”,到宋代政区管理的转变,迁入市民的生活空间,从而实现和推动由过去单一军事性质的“城市”转变为多功能“城”、“市”合二为一的“城”。 一座集政治、军事、商业、文化、娱乐、消费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经历了元、明、清、民国直至今日,承载着沧桑的历史。 一路走来,历尽风风雨雨,初步实现了从传统难以建立的模糊城市概念到当代建立真正的现代城市概念的转变。 一座城市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文化史,更是一部精神史。 吸收古人的智慧,珍惜文化遗产,鉴古知未来,任重而道远。 实现南溪市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利用“依水而建、依水而兴”的区位优势,把南溪水城建设得更好,成为真正有特色、有特色的城市综合竞争实力。 为名片而不懈努力。

南山木匾_南山寺牌匾_南山木栈道

“粉荣城”建于唐代,石城墙建于明代

自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建威县为荣州(今宜宾)以来,唐朝对南方少数民族实行军事主导的治理策略就显露出来。 安史之乱后,唐朝陷入了由盛转衰的历史。 晚唐时期,南诏与唐朝的关系处于不稳定、战乱的状态,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确立容州作为西南军事重镇的地位,朝廷不仅加强了容州城内的军事实力,还在仙源坝(今南溪古城)修建了土城墙。街)建于乾符二年(公元875年)。 该据点名为“粉荣城”,成为保卫荣州城北、东、南的屏障,服务于“奋起保卫荣州”的军事目的。

一千多年前,长江北岸的仙苑坝诞生了一座土城墙。 “粉荣城”里只闻到了烽火的硝烟,闻不到城内的烟火味。

北宋干德中年间(963年—968年),南溪县城由长江北岸伏羲口迁至奋荣城。 从此,历史发生了转折,一座繁华的烟花之城悄然形成。

岁月无声,潮起潮落。 战争和洪水经常威胁和摧毁脆弱的土城墙。 明朝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时任南溪县令的邓寿春慷慨捐献,筹集资金。 当地士绅也纷纷捐款,将土城墙改造成坚固的石墙,结束了数百年的土城墙。 城墙的历史。 从石缝里顽强挺立的古榕树记住了这位好官员的名字:邓寿春。

星辰变迁,战事变迁,国家更替。 清代,历任南溪县知县对城墙进行了加高、加固、粘结等多次修缮。 乾隆盛世时期,全国掀起了城市建设热潮。 南溪也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十二年(1747年),尤其是二十九年(1764年)。 时任县令的崔光义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将原来的七座城门增至九座,同时还增加了高度。 加固城墙,增设垛口,使城周长超过3公里。 九座塔楼焕然一新,飞檐翘角,为雄伟的塔楼增添了活泼的韵律。 这次城市改造,首次完善了南溪古城从唐至清数百年来的布局,形成了“五水怀龙城,九门临青山”的审美高度城市景观的景观价值。 此后一直到清末,除了增设炮台和城墙粘结加固外,城市的发展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南山木栈道_南山木匾_南山寺牌匾

“九”、“五”尊与楼边文化

在帝制时代,九、五这个数字是皇帝专用的,所以皇帝也被称为“九五爷”。 但我国历代对于城门、城楼的数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各地的城市建设,大多根据当地的实际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例如,重庆城的十七座城门是按照九宫八卦的数字来开启的,以达到吸引元气、促进城市运势的目的。 这些古代城市的布局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 例如,北京城和故宫的布局设计都是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经典。 阆中市的“金城玉水”布局和成都古称“龟城”的风水传说,以及许多著名的古村落,几乎都遵循风水选址和布局的原则。 除了迷信成分外,这些城市和古村落的布局背后,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智慧的生存法则。

南山寺牌匾_南山木匾_南山木栈道

又如徐州府有六门,宜宾县有七门,兴文县有四门,筠连县有四门,平山县有五门。 江安县城门由原来的五门(增设六门)增至九门。 门的数量最终从两扇减少到七扇,不排除受到风水因素的影响。 南溪城门止于重庆市之上,与同样有九座城门的江津县并列为长江上游城门最多的县。 南溪楼的匾额文化也博大精深、独具特色。 综上所述,这是历代官员对于城门修建数量没有硬性规定的明确证据。

南溪县面积不大,为何要有九个城门? 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也许崔质县在七座城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九座城门,就是为了让五水的数量与“九五贵人”的数量相匹配! 五水是指:长江、西郊贵溪河、镇西河、北城壕、东河。 郊区大溪。 这九个城门的巧妙布局,与五水和谐融为一体,形成了南溪市特有的“水先”城市“意象符号”“五水怀龙城,九门迎青山”,表达了古人对城市平安、繁荣的美好祝愿。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按理说,九座塔楼上都应该刻有匾额。奇怪的是,塔楼上刻有八块匾额,甚至还有两块。望英门上有匾额,而光复门却没有匾额。这种反常的现象是否隐含着,朝廷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城门和城楼的数量,但任何使用任何形式,甚至是比喻,都要对皇帝的行为产生怀疑。独家“九五主”可能会导致死亡!或许与此有关,建文帝所在的广福门(原位于今南山厂)广福寺的县志记载是否有联系,不得而知。明朝出家为僧。 总之,聪明的崔县令和跟随他的县令都非常清楚这个规则,他们都明智地保护自己,不敢越界。 这可能是全国古城楼牌匾文化的一个孤例,值得进一步探讨。

居住文化与移民文化

明清时期,四川半个多世纪的持续战乱,给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繁荣的天府之国变得满目疮痍,破败荒凉,四川人口锐减至50万多的历史最低点。 相传康熙三年(1664年)南溪县只有七户人家。 按一家5口算,不到40人。 当时的四川真是一片悲惨景象:“战乱过后,瘟疫横行,瘟疫过后,虎豹横行,白骨暴露于野,万里无人居住。” ” 为了改变四川战后人少地多的局面,清政府实行移民政策,始于顺治四年(1647年)。 真正的大规模移民始于康熙十年(1671年),结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大约一百年。 江西和湖广是入川移民最多的两个省份,因此民间流传着“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说法。

经过近一百年的艰苦奋斗,借助水运之利,南溪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涌现出一些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人物,如“蜀入刻骨第一人”等。 人物妖包碧尘,清官贫民曾继光等。后来的清末民初,连梁都为之惊叹的“儒儒大师”董庆君启超、杨汉声的老师、“川南文豪”钟致和、“五粮液”创始人、酒圣邓子君等,奠定了南溪的城市文化基础:“诗书江城,诗文江城,文学与美酒的仙境”。

南山木栈道_南山寺牌匾_南山木匾

从唐代到近代,南溪曾居住过许多著名文人墨客,如边塞诗人岑参、诗人杜甫、华间派领袖魏庄、苏轼父子、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杨胜安、张文涛,以及近代的刘光地、黄炎培,留下了许多歌颂南溪的优美诗篇,为南溪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文学遗产。

清中叶至清末,楠溪江的城市建筑特色和多元的移民文化无疑是著名的“九宫十八庙”。 这些移民会馆不仅起到了团结民族、增进家乡友谊的作用,而且通过重文学、重宗教、兴商业、讲儒学,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 五方逐渐走向多元、统一、和谐、共荣,移民文化与巴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新的四川文化特色。

八景环抱的诗意居所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和”文化,最大限度地追求人类“上与天、下与地、中与人、己与心”的和谐境界,特别强调居住空间和周围环境。 环境是由安全实用到艺术加工的关系构成的。

楠溪古城周长3公里多,位于长江北岸仙缘坝二级阶地。 从整个清代长江水系城市来看,行政级别较高的地级市城市周长集中在6至14里之间,最多的是7至9里; 行政级别以下的县级市城市周长集中在3英里至9英里之间。 大部分城市距离3-4里,而楠溪古城规模适中,特别注重与周围山水水系地貌的“借景”和“对景”,甚至巧妙地借用朝霞、暮阴、云雨等“天象”。 烟澜充分营造了具有川南诗情画意的江城特色的意境。 “瀛州锁地(长江东南),一湾开天门(长江西南)。九门迎青山,五水抱龙城(南溪)。”历史上曾称“龙源墟”)”城市与山水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浩瀚奇特的景观。 九门城楼上的匾额内容与周围的景观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流动,相互呼应。 从“望英门”向外望去,苍翠的龙腾山跃入眼帘,规模宜人,与城门形成“框景”效果,犹如一幅山水画,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明代著名学者杨明对龙腾的描述。 “龙峰揽江城”的优美诗句,贴切而传神。 又如金门城楼匾额上的“听琴”二字,写着“黄河九曲听琴楼”,对面是“南溪八景”之一的“琴山松风”银行,形成“借景”效果,化现实为虚拟,营造和谐氛围。 松树的波浪声听在耳边就像钢琴的声音,产生无限的诗意遐想。 古城中轴线南端临河的“文明门”城楼上还立有匾额,上书“文治谈赋,奎碧莲会”,用的是原文“见龙在”。 《易经·千卦·文言》中的“田野,天下文明”,城门名称中的“文明”二字,不仅符合南方火系文明的传统文化取向,也构成了文化运动兴盛的江南镇文峰楼(镇南楼、英南楼)的“借景”。 为了呼应和强化传统社会“尊北朝明”的儒家文化主题,东北部的城门甚至被命名为“皇都门”,以及州、州、县的城门名称全国范围内很少见到“帝都”这个词。 它的神秘点其实是指白山、黑水东北部的清代龙兴之地的起源。 又如西门楼上的匾额上写着“西城有情”,改编自《周易》对卦中小象的第94行:“四十九之喜,亦是庆”。 ”。 为什么数字四和九会带来欢乐? 原来,阴阳五行中,四代表金的生辰数,九代表金的数。 五元素中,金色既代表西方,也代表秋天。 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 丰收使人高兴,所以庆祝。

南山木匾_南山木栈道_南山寺牌匾

总之,南溪古城楼上的匾额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城市的自然环境相呼应。

千百年来,楠溪古城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安宁的生活,还以其高雅的文化渗透着人们的心灵,以其优美的诗意环境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享受。 如何将功能城市转变为文化城市,如何为冰冷的物质生活空间注入更多的人文温暖,以人为本,是21世纪人类文明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个世界,终究是属于情感的世界! 历经千余年浸泡的南溪古城,残存1090米的石砌古城墙,“文明门”、“广福门”、“望英门”三座古城楼幸存。完好无损,迎着风雨,沐浴着阳光,经历着世事变迁,2013年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这是南溪人的骄傲,是历史的回馈,也是南溪人的骄傲。文化对其的致敬。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将呈现出更加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三百年前的一个春天,县令王大器登上文明门楼,写下一首值得铭记的《登城城》诗。

一登上城头,就见水连天,桃花落帘满地。

西边桂花飘摇夜月,东边映亭清烟升。

文琴有意入夜,白鹭无心睡碛。

坐在云端,感想万千,晚风中,小船停泊在楚河岸边。

今天,我们快而忙碌的生活节奏,是否可以在人生的旅途上喘口气、放慢脚步,走进“坐云思乡”的轻淡梦幻黄昏,领略“天上人间”的风景?晚风徐徐,楚河边停泊的小船“休闲?!” 我们在城市的喧嚣中享受着现代生活,我们的家以高楼大厦为主。 或许,我渐渐失去了思想的深度。

南溪古城能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思考?

特别提示

查看更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