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定制实木复古匾额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150-8700-7976

您的位置: 首页 > 牌匾知识 > 匾额百科

南山木匾 乡风文明|走进南平延平南山镇大坝村:一步一景皆历史

发布日期:2024-03-30 11:01:39 浏览次数:

坝村一角

门框上的小门框

坝村一角

坝村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南山镇,与镇内凤池村隔鸡西河相望。 是省级历史文化村。 据说,一千多年前,朱氏先祖看到大坝的美景,开田建地,定居于此。 宋代朱慎伯引渠筑坝,惠及一地。 大坝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村内文物古迹众多,价值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

龙坡坝建筑遇水带来吉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和凤是给人们带来祝福和吉祥的瑞兽。 有“龙凤呈祥”之说。 与凤池村隔河相望的丹巴村原名也有“龙”字,称为“龙坡”。 这个名字与大巴村的创始人朱谷梁有关。

大约晚唐至五朝,大坝村朱氏始祖朱谷梁随王慎之南迁福建。 他看到山清水秀、土地辽阔、气候宜人,就选择了靠近山水的地方安家。 因坝南山中间圆,两侧伸展如龙,故名双龙珠珠山,村名龙坡。 “龙坡”之所以成为“坝”,与朱氏祖先造福人民的历史功绩有关。 据《朱氏家谱》记载,宋淳熙五年(1178年),迁居坝村的朱氏第十二代孙朱慎波,集资修建罗山寺,聚集百姓参拜。拦河,引鸡西水灌溉坝内数千亩农田。 “龙坡”改为“大巴”,这片沃土也被称为“大巴洋”。

该坝利用天然溪流的特点,先将村上游鸡西河右岸至龙坡斜截,然后用石块、松木筑成宽一米多、高两米多的大坝。 ,长200米。 人工水渠,同时通过人为的技术间隙,非常巧妙地将一条绝对低位溪流的水引入村里,绕过每家每户,然后流向村外的数千亩良田,灵活营造“环极河远,巷间清泉”。 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

据说,为了保证用水的方便和安全,朱氏在筑坝后,在村里修建了一条2000多米的运河。 水边有小运河和踏脚石,供人们洗衣服、浇花。 还有一个特殊的村规——每天早上辰时(七八点)之前,水镇的水只能喝,不能洗。 辰时之后,大家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这种乡规民俗影响了当地数百年的民风民俗。 20世纪60、70年代凤山水电站建成后逐渐废弃。

古村落痕迹、古风貌、古建筑

坝村历史悠久。 古村落、古街道、古寺庙、古建筑依然存在,焕发着历史的光辉。 现存宋代的罗山寺、水镇,明清的太后殿、将军殿、朱氏宗祠、陈氏宗祠、王氏宗祠,以及保存完好的文禄府、陈宅院等。 .,具有独特而简单的形状。 壮观。

在众多古迹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家祠堂。 它位于大马古街上。 新建的仿古门楼别具一格,蔚为壮观。 朱氏宗祠全称“大巴培国朱氏宗祠”。 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 朱氏宗祠坐北朝东南、西北,建筑面积680平方米。 祠堂原有前、中、后三殿,中间有天井。 门前有石鼓一对,石坎。 门楼雄伟,有空台、天井。 现门楼和前殿已倒塌,只剩下中殿和后殿。 后殿梁架为清雍正年间原有结构。 它由较大的材料制成。 明代有吊梁五根。 五根梁呈月梁状,木柱,两端雕花草。 次室的梁架采用弧形靠背。 枋式结构,柱间梁为月梁形,梁为曲背形。 梁与梁之间有童柱支撑,童柱上有木雕; 殿前廊为卷檐,有月梁,子柱上有木雕支撑。 此外,殿堂的额梁、横梁等部位也都是木雕的。 这些雕刻主要以福、寿、寿以及各种花鸟、瑞鸟为主题。 雕刻线条比较粗糙,以浅浮雕为主,层次感不强。 但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具有典型的闽北特色。 当地特产。 寺内木雕精美; 寺庙内的方形砖幔部分受损; 柱基础简朴。

祠堂内供奉着两位神明:一位是入闽大坝朱氏开山鼻祖朱谷梁,一位是理学大师朱熹。 龛顶悬挂“益阳殿”匾额,与朱子同殿供奉朱谷梁。 神主碑上刻“唐皇圣旨封第三任节度使判官”。 寺内保存有明代黄忠照为朱氏先祖撰写的墓志铭、清代乾隆皇帝亲笔撰写的村规《严禁》等多处古碑刻。 从它们身上,我们可以读到与朱氏入闽、济坝开通、祠堂历史相关的岁月沧桑……

如今,朱氏宗祠二殿作为村里的“老人活动中心”,很多老人平时都在这里活动休闲。 由于增设了祠堂文化特色和德育内容展板,吸引了中小学生和海内外游客参观。 古老的朱家祠堂,至今仍散发着家乡的教化芬芳。

乡土风味民俗风情

历史悠久的大马村充满了古老的韵味。 除了吸引人们驻足的古建筑之外,古老的风情也引人注目。 大巴村的传统文化保存得相当完好,民间庙会、迎神活动等淳朴的习俗都保存完好。 村民们保护这些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很高。 因此,大部分传统文化都保存完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内涵。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节点是正月十五。 这也是大马古村最忙碌的一天。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坝内太后宫本尊的生日。 每年,村民都会进行太后神社游行。 街头游行队伍由匾额队、彩旗队、鼓队、舞龙队、铁机队组成。 由方阵、古兵器部队等组成,气势磅礴,十分壮观。 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这种数百年不变的习俗,喜庆而朴素,每年都会吸引附近村庄的邻居前来。 正月十五,村民们会绕街游行。 队伍由“文昌台队”、“舞龙队”、“铁机队”、“古兵器队”等方阵组成。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铁舰队”。 《铁机》又称“祥云台娇剧”。 它起源于明朝初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2015年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

《祥云台角秀》将舞台造型缩小到方桌大小的面积,具有小而流动的特点。 它打破了寺庙看戏的局限性,融汇了民间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艺术门类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尤以“高、险、奇”着称,成为闽北的热门去处。 最具影响力的节日活动之一。 这一天也是元宵节,大马村要举办“百家宴”。 早、午、晚,村民们准备十碗熟食作为“素祭”,挑到指定地点就餐。 无论你来自哪里,都可以同桌分享这道具有地方风味的“百家宴”。 轻快的《百家宴》衬托出浓郁的地方文化风格,诠释了古村庆祝元宵节的独特习俗。

(本组图片均为资料图)

查看更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