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寺位于泉州市东海街道法石村宝觉山上。 始建于宋代,原名海印寺。
近日,寺院在清理仓库时,意外发现了2007年被大火烧毁的光明寺留下的两块弘一法师亲笔书写的匾额。匾额上还记录了光明寺的历史。
被封在仓库十几年,牌匾上的铭文惊讶地看到了大师罕见的篆书
日前,海都记者在海印寺见到了这两块牌匾的真面目。 均为弘一法师手书,材质为杉木,保存完好,尺寸均为2.09米×0.84米。
匾额内容中,一为篆书“光明寺”,一为洪体“药师佛堂”。 据了解,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中,篆书并不多见,而篆书手迹的匾额更是凤毛麟角。
“尘封了十多年,再次出现,实在是太难得了。” 泉州文史爱好者杨茂胜告诉记者,据他考证,这两块牌匾属于多年前被烧毁的光明寺。 它们本应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被储存在海上。 它在隐寺的仓库里,至今已被遗忘。 一旦发现牌匾,将提交文物部门研究。
光明寺详细历史,弘一法师曾易名
难得的是,两块匾额上详细记载了光明寺的历史。
“药师佛堂”匾额左侧有:“1986年龙月晋江地区佛堂纪念宏村、妙莲大师重建光明寺”,并注明“2028年乙卯弘一”师书”,右侧铭文“林有文精礼方丈”。此字表明,这是佛教僧众于1986年为纪念洪川两位法师复兴光明寺而立的匾额。误写为存)、妙莲,该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定名为弘一法师。
匾额左侧写着“光明寺”:“此寺原名石斋堂创始人杨振辉,后改为光明寺,至今已传承二十四代有余。超过 400 年。” 还注明了该匾额的出资人是信徒“黄宇”“袁”,署名日期是“甲子年十月”,即1984年10月。
“弘一法师和光明寺很有渊源。” 泉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吴松柏介绍,光明寺原是宋三朝元老宰相刘正府邸内的一座私人佛教寺院。 1939年原名“六福什斋堂”。2001年弘一法师更名为“光明寺”。 弘一法师在闽南弘扬佛教期间,也曾两次到光明寺讲经。 (文/海都记者吴日进 林亮 摄)
Copyright © 2012-2024 云木匾额制作厂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15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