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你是最棒的
揭阳古城有文庙、武庙。 文庙是揭阳书院,武庙是古榕武庙(关帝庙)。 两者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文一武两处文物,相辅相成,成为揭阳的历史。 两段文化辉煌的光辉篇章。
简介/ 古榕武寺(关帝庙)
潮汕地区重要的古代宗教建筑
已有460多年的历史
古榕武庙,俗称关帝庙,是揭阳人民为纪念“忠义通天下”的关羽而建的庙宇。 位于荣成区天府路。 因位于北门外,当地人又称北关。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三十七年(1558年),距今已有460多年的历史。
古老的荣武寺占地1400平方米。 是一座三进院落的四合院,包括正殿、前后殿、东西配殿和山门。 清朝曾颁“威轩南海”匾额高悬于寺内。 是潮汕地区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寺庙。 一座较深邃、广泛的重要古代宗教建筑。
木雕/古榕武庙(关帝庙)
突出的时代和地域特色
主题广泛而丰富
古荣武寺的整个建筑风格不仅融合了明清中原和粤东文化的精髓,而且具有潮汕和揭阳独特的特色。 其灰塑、嵌瓷、木雕、绘画、石雕等装饰手法丰富多彩,具有艺术价值。 极高,特别是题材丰富、刀工精良、技艺多样的建筑木雕精美绝伦,罕见。 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很少见,独一无二。
门厅屋顶的八角藻井雕刻精美,图案繁复,刀工纯熟。 是省内乃至全国罕见的精美木雕藻井。
古代荣武寺木雕的特殊价值还体现在其题材广泛,既有桃园三国的故事,也有反映潮汕地区海族历史和农耕生活的题材。 它们各具特色,具有突出的时代和地域特色。
匾额/古荣武寺(关帝庙)
各种匾额、跋文、铭文
彰显寺庙对联文化
古荣武寺的另一大特色是多次扩建、改建时留下的各种匾额、碑刻、碑刻。 尤其是清朝光绪年间居住在揭阳的福建巡抚丁日昌,曾邀请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担任揭阳关帝。 寺院颁有纪念匾额,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赐匾额为“威轩南海”。
寺庙楹联文化在古老的荣武寺中十分突出。 关帝庙大门上除了挂着醒目的“英雄常称师父,英雄称圣人”的对联外,庙内还有两幅别致的对联。 “卧龙先生,紫龙朋友,龙先生龙朋友;弟弟一德,哥哥玄德,弟弟德,德兄。” “举烛怎能避嫌?那一夜我身在汉朝;我的美貌不是德行的赏赐,我的眼睛此时已不再能干”。
戏台/古荣武庙(关帝庙)
粤东地区唯一的清中期寺庙戏台
揭阳寺庙戏台“双奇”之一
戏台建筑是古代荣武寺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距三山门12米,正对着古老的荣武寺主楼。 据刘业勤《重修关帝庙碑记》记载,戏台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
荣武寺古戏台融合了明清建筑风格和潮州传统工艺。 它不仅具有戏剧表演的功能,而且是古代舞台建筑的典范,蕴含着戏剧文化。 古荣武寺前的戏台是粤东地区唯一一座清代中期的寺庙戏台。 也是广东省仅存的两座清代寺庙戏台之一。 与清代建于揭西县绵湖的保生帝庙戏台并称为揭阳庙戏台“双绝”。
如今的古老荣武寺虽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闪烁着道德的光芒,传播着知仁、知义、仁慈、勇敢的“圣人”风范。
古榕武庙(关帝庙)参观指南
古荣武寺(关帝庙)
来源:揭阳日报
总策划:刘波
策划:陈宏斌、袁慧良、吴佳
顾问:陈佐红、孙淑艳
协调人:苏艳庄、陆旭瑞黄莺
文字编辑:黄艳丹
部分文字引自《揭阳人文历史》中“名胜古迹”
Copyright © 2012-2024 云木匾额制作厂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15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