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若能构建一套体系,让毕业生离校后迅速就业,那将是非常出色的。乐清的职业院校推行的现代学徒模式,正是这一成功案例,下面我将详细为大家讲述。
特色专业引领
乐清市职业中专设有黄杨木雕这一特色专业。该专业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人才,并结合产学研用模式进行教学。9月28日,将有60名新生参与师徒配对活动。此外,高公博国家级大师工作室也将设立于此校。此专业致力于传承传统技艺,为学生提供向大师学习的机会,目标是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招生即招工模式
柳市职业技术学校,依托“中国电器之都”的产业优势,用企业名字命名班级来吸引学生。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与企业紧密接触,对就业方向有了明确的理解。虹桥职业技术学校依据岗位需求,编制了校本教材,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比如增设了《CAD》、《车工》等课程。这样,学校成为了企业培养人才的理想基地,成功地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
课程比例提升
乐清市的职业学校,其实训课程的比例已经从过去的30%增加到了超过50%。每年,学校和企业合作研发的教材课程数量超过了7门。五所中等职业学校在九个专业中推行了现代学徒制,这一比例已占所有专业的24.3%。随着实践课程的增多,学生得到了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这对提高他们的技能大有裨益,同时也更符合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
入校即入企培养
虹桥职业学校模具制造班规模不大,仅有25名学生。学生们每个学期都会进行岗位轮换。他们依照“模拟岗位—轮岗—正式顶岗”的步骤,接受培训,以便为企业输送所需的专业技能人才。这种轮岗制度使得学生能够在多个岗位上流转,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工作经验。学校与企业携手合作,推行“分层式”管理模式。此举加强了双方沟通,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得以妥善解决,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方联动办学
乐清市推崇一种由高校主导、企业引领、中职院校辅助的联合办学方式。该地设有省级实训基地一所,市级基地四所。至今,已累计组织超过2700人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高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提供实践平台,中职院校则专注于技能培训。这三方共同努力,旨在培养具备高技能的人才,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的资源。
毕业即就业成果
虹桥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与企业签订了培养人才的“订单式”协议,目的是让学生在入学后就能实现就业。全市有8个行业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中职学校开展学徒培训等。自2016年以来,总共投入了509万元试点资金,其中企业出资280万元。至今为止,试点班有617名学生完成了学业。在这其中,411名学生找到了工作。这一就业比例达到了97.8%。这个数据充分展示了现代学徒制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显著效果。
你觉得乐清实行的这种新型的职业教育学徒模式,适合其他地区借鉴吗?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同时别忘了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4 云木匾额制作厂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156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