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定制实木复古匾额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150-8700-7976

您的位置: 首页 > 牌匾知识 > 匾额百科

乾隆匾额 乾隆皇帝御题的《天下第一楼》光岳楼,为何排不进名楼前三

发布日期:2024-03-25 15:06:21 浏览次数:

在山东省聊城市,有一座亭子,因运河而建,因运河而兴盛。 它已经屹立了600多年。 有趣的是,这座建筑最初并不为人所知,甚至没有正式的名称。 到了清朝,她成为皇帝眼中的宠儿。 这是哪栋楼?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座古老的运河楼阁——光月楼。

聊城古称东昌府。 光岳楼位于山东聊城古城中心。 是聊城的标志性建筑。 古城布局呈方形,面积一平方公里,以光岳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街道纵横交错。 古城被东昌湖包围。 中国著名文学经典《水浒传》、《聊斋志异》、《金瓶梅》、《老残游记》等都有关于东昌湖和东昌府的描述。

光岳楼建于明代。 自建成以来,除了外部整修外,内部结构从未发生过变化。 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那么,光月楼是谁建造的呢? 这要从“京杭大运河”说起。 公元129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连通。 运河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 运河沿岸的城市日益繁荣,聊城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聊城称东昌路。 元朝末年,将军徐达、常遇春从今南京出兵北伐元大都。 他们沿着京杭大运河一步步向北前进。 公元1368年2月,常遇春击败东昌山东平。

明初,东昌道改称东昌府,镇守将军陈勇。 陈勇看到东昌地势平坦,防御先天不足,于是加紧修建城墙。 城墙修好后,各城门均设有水门、吊桥、洞窟、暗门。 这座城市虽然面积不大,但防御能力却很强。 光月楼建在城墙后面。 据说,这座建筑是陈勇用建城时剩下的木头和砖头建造的。 那么,这座建筑是做什么用的呢?

我们上楼梯到顶楼就能找到答案。 远远望去,古城和东昌湖尽收眼底,远处的城市景观也看得一清二楚。 在明朝初年,一切都已是一片废墟的时候,建造如此高大雄伟的建筑,要考虑军事瞭望和报时报警。 正因为如此,光月楼当时并没有正式的名称。 人们随意称呼它为:玉木塔、鼓楼,也有人称之为东昌塔。

就这样,光月楼建成后,默默无闻地存在了一百多年。 直到明朝弘治年间,一位京师路过此地,才将其命名为光月楼。

据说光月楼的名字与泰山有关。 泰山自古为群山之主,为五山之首。 也是历代人们心目中的圣山。 光月楼距泰山100多公里。 虽然距离很远,但在最初建造光月楼的人心目中,或许它所带来的震撼可以与泰山相媲美。

公元1496年,吏部侍郎、功臣李瓒今日路过聊城,与太守金天锡同登此楼。 在李赞看来,这座建筑极其高大、雄伟。 它由码头和主体建筑两部分组成。 码头为方形平台,有拱形过街通道,向四个正方向开放。 主楼有四层,称四重檐。

楼墩高二尺七尺,主体建筑高七尺二尺。 加起来就是九尺九尺。 九是阳的极数,意味着它的高度是不可逾越的。 李瓒和知府爬到顶楼,写下了自己的感想。 “抬头一看,低头一看,我的头发都快竖起来了。因叹此塔,天下无其人,连黄鹤岳阳也该仰视膜拜。” 后来,他们将其命名为光岳楼,意为“近鲁,光在岱岳”。

如今,走进光岳楼主楼一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尊鲁班雕像。 光岳楼为何供奉鲁班? 相传,这座建筑刚建成时,工匠们就设计方案争论不休,无法决定。 这时,一名白胡子老者出现,手中拿着一个模型。 这正是每个人都想要的阁楼。 于是,我们开始按照模型将建筑放大100倍来建造。 施工过程中,其中一个榫眼不断移动,导致结构不稳定。 我们无能为力。

这时,那个白胡子老者再次出现。 他砍倒了很多木契,然后用手一指,所有的契都飞到了地上。 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 高楼顿时稳定了下来。 工匠们连忙磕头致谢。 等他们抬头一看,却发现那个白胡子老者不见了。 大家都说这就是始祖鲁班的样子。 于是,人们将鲁班供奉在楼内,每日祭祀。 当然,这只是传说,但光月楼的建筑结构确实非常独特。

光月楼最重要的部分是32根金柱,由内槽金柱和外槽金柱组成。 柱子的分布基本是按照宋代《筑法》的规定来做的,所以光岳楼最重要的是宋元风格。

光月塔的32根金柱高约12米,由整木制成。 他们从一楼通向三楼。 室内可见12根内槽柱,维修时增加了红色抱柱,另有20根外槽柱隐藏在砖墙内。

光月楼主楼二、三层中间无柱无层,称为“空井”。 空井的顶部是一个五彩藻井。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怕火,所以雕刻莲花和莲子来代表水,以水克火。 希望这座建筑能够永远保存下来。

美好的想法终于成为现实,光月楼历经朝代更迭、战乱依然屹立不倒。 清代,两位皇帝的到访,使光月楼更加盛名,名扬天下。

据记载,康熙帝曾3次登上光岳楼,塔上匾额“神光钟”是康熙帝登塔时亲笔题写的。 乾隆皇帝似乎比他的祖父更喜欢光月楼。 他九次到聊城,六次登塔。 他不仅题写了“光月楼”匾额,还为光月楼题诗13首。

还有不少文人墨客为光月楼题诗留匾。 因此,这里的每一块匾额、题字、楹联都隐藏着一个故事,诉说着光岳楼悠久的历史。

600多年来,聊城人民对光月楼十分呵护,每50年就会进行一次大修缮。 历代维修的都是外檐,其主体木构架未受风吹雨打,保存得非常完好。 可以说,光岳楼也是一座原汁原味、货真价实的宋元建筑。 光月亭,这座运河边的古亭,历经朝代的变迁,依然保留着风韵。

查看更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