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可以传达真理,教育人们。 今年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今日头条·浙江联合浙江省档案局(档案馆)、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联合推出“浙江风韵”栏目,用档案故事展示古村落楹联在浙江唤醒当下的时刻。 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挥积极作用。
第十联:礼乐承古,名儒承传; 儒家的名声自有诗书之后依然存在。
一
何寨,“艾希何氏”的发源地,位于义乌市东部与东阳交界处。 村里有十一个姓氏,以何姓为主。 客姓有:龚、王、周、石、卢、陈、杜、李、傅、申屠。 1956年底,上下江沿岸的三村头、纵塘、何寨等8个自然村并入何寨行政村。
和寨里有很多古民居。 据考证,共有公堂房屋18间。 主祠堂和小祠堂建于明末,森宇堂(长寿堂)和花堂建于清代。 上台门的大宅和黄泥明堂西北角的配殿,是任思公、符十一公的遗产。 “井头岩”北面的房屋建于明代,是怀斋历史上最古老的房屋。 河寨村西有一条23里路,直通义乌市区和苏溪镇。 村后的恒大路东通东阳听堂、商陆。 浮桥头昔日是东阳江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当时,有“浦桥头渡口”。 东阳河东一桥头有一座爱惜亭。 坐在亭中,聆听潺潺溪水流过,想象浮桥渡口商贾云集、船筏繁忙的景象,望着远处河寨村日新月异的面貌,你一定会变得心旷神怡。和古人一样充满诗意。
联释:这副联反映了当时何宅人严守理学传记,传承何氏数百年的诗书礼乐。
何春(805—874),何氏始祖,山西晋阳人。 公元843年左右,逃离婺州(今金华)之乱。其第十四孙钱其功何济(1188—1268),婺州人。 他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儒家学者。 师从朱熹女婿黄潜。 何吉一生唯一的志向就是读书教书,对弟子的教导他不遗余力。 他有复兴金华学派的美誉,是“北山四大家”之一。 何宗舆(1244年—1327年),孙庆八世公,何氏十六代,25岁升孝廉,后任京师宫前都尉。 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奉命充任元兵,跟随大将张世杰“迁战”,在浙江、福建、潮州、广东等地郊区立下赫赫战功。南宋灭亡后,他弃官隐居艾溪,浩浩荡荡的东阳江从磐安大盘山流出,流经东阳,流入二十三街河寨村南何氏祖先清八公喜爱这片风水宝地,便在此定居,取名“艾溪”。也一直影响着后世,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艾熙后裔何致远加入齐家军,抗击倭寇,在保民生、保民生的战斗中屡立战功。财产,后任衢州都帅。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全面侵略我国。 抗日战场上,涌现出许多何寨人的英雄事迹。
二
何氏宗祠内景
何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年)。 历经顺治、雍正、乾隆、道光、光绪、1986年等八次重修扩建。祠堂内悬挂明嘉靖进士华西村余守玉题写的“理学名家”匾额。朝、刑部尚书。 当时,祠堂后卧室发生火灾,烧毁严重。 十四代辛公子文瓒主张捐资重修祠堂,上联三联,侄子于守玉题写了“理学名家”匾额。 新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与佛教、道家哲学理论兼容。 它是宋、元、明、清各朝的官方哲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国时期,何春潮先生虔诚地在匾额前的柱子上题写了一副对联:“入此门礼敬;上堂相亲”。 何先生自幼深受理学影响,熟读四书五经。 更精通诗词、对联。 据说有一次,他被一位村民拦住,要求当场为一位麻子村民写一首诗。 老爷子推脱不掉,只能认真地开玩笑道:“招弟弟,满篇都是文章,光是绕几个圈子是不行的。” 他们心满意足地匆匆离开。 老先生平时待人谦虚有礼,但这一次得罪了很多村民,他也没有办法。
“古医堂”匾额
祠堂内另一间方殿名“古义堂”,为明崇祯年间义乌县令熊仁霖题写。 熊仁霖是明代最后一任义乌县令。 历经朝代更替,熊志贤的为官之道深受理学影响,为官清正廉洁,深得民心。 清朝任官时,他被推举为副县令,协助管理义乌百姓。 至于知县之所以题赠顾以堂的额头,可能与何宅先祖捐顾助学有关。 何氏祖先历来重视学习、教育。 据族谱记载,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二十二世孙仁嗣购置良田八亩,租粮供子孙读书; 成化四年(1468年)重修学庙,纪念已故儒家何济; 正统、嘉靖年间,二十三世孙辛,十四世公,建堂建院,教化子孙;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何斋各公开资助创办“永昌书院”。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永昌书院迁入祠堂,更名为“爱惜书院”。 1920年,诸侯同意增加“德田”和“德租”数额,以支持子孙的教育和奖学金费用。 1931年,艾溪书院旧址由大宗寺迁至斋公寺(新祠堂)。
大祠堂金碧辉煌,还建有“孝造旷殿”殿堂,意在赞为前所未有的殿制。 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 1994年重修时,对原殿重新粉刷并题字。 距主祠不远,还有一座民国时期修建的第三代祠堂。 寺院雕梁画栋。 六根平行的青石柱支撑着横梁和屋顶。 里面的四根石柱上刻着两幅字迹遒劲的对联。 三点入石。 有联曰:“礼乐承祖名儒;诗书刊行,理学名誉久远。” 这副对联反映了当时何宅人数百年来坚守理学传记和何氏诗书的风采。 礼乐的延续。 下联是:“宗派传至北山,宗派与传统为众人所尊;枝干爱水,天地长久”。 表达了后世对理学大师的崇敬之情和世世代代推崇理学的信念。 最外面的两根石柱上,现代人用笔墨写下了一副对联:“物华天宝,风景好;人杰地灵,精神之地,精神氛围新。” 可见,今天的人们正在继承过去、链接未来,充满了对繁荣新生活的向往。
三
森裕堂
森玉堂(恭寿堂)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因三代单传,故称“三竹堂”。 是和寨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处老房子。 该建筑坐北朝南。 原来是一个四合院,有两个入口。 现在已改建为朱寿昌后裔的宅邸。 建筑面积641平方米。 正殿为敞厅,殿内悬挂金匾,上书“森玉堂”三字。 匾额下方写有一篇写于1994年的文章《重修森宇堂》,总结了该建筑的历史,始建于乾隆年间,毁于火灾,1894年重建。教授历史的何新发老师早年还专门为森雨堂题写了一副“森罗南北珍山美,东西爱玉环清溪”的对联,巧妙地点明了地理位置森玉堂的创建及其名称的由来。除了正殿之外,原来的长寿殿
进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厅。 遗憾的是,在何氏后人看来,木雕精美的花堂于2013年被全部迁往义乌佛堂。
何老师说:“我们老祖宗的长头叫祝寿,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九代、第十一代了,正殿是我爷爷建的,屋尾的花厅是我孙子建的。这房子已经经历了祖孙三代了。” 当时的花厅修得相当不错,有24扇孝道雕门,并刻有名人语录的篆书,以弘扬节操,鼓励孝道。 相传,花堂的建造者名叫何茂九。 太平天国初期,他与东阳南翔几人合伙从事瓷器生意。 当时南翔的几个合作伙伴都不敢出去进货,何茂九就提出自己一个人去景德镇。 出于信任,几位合伙人将资金交给了何茂九,并带到了景德镇。 当我到达进货的老店时,发现店主正准备关门,正在清仓出售一批碗、杯等日用瓷器。 何茂九大喜过望,想把整批都买下来,但钱不够。 这时,店主乐呵呵的说道:“你先拿货吧,钱不够的话,可以稍后再送过来,送不过去,就算了。” 该批瓷器运回后,因其价格低廉、品质优良,供大于求,所以这批瓷器被运回。 我从这项生意中赚了很多钱。 和毛九华聘请能工巧匠建造花厅。 房子建成后,何茂九感念景德镇老店主的恩情,便在花厅写下“报德”二字,记录了整个事件,并制作了一块牌匾挂在上面。 不久之后,这座房子就被太平天国运动占领了。 领导想要烧掉房子,却发现了牌匾。 巧的是,这位领导是景德镇店老板的后裔。 他觉得何茂九还是个有良心的人,所以这个房子就保住了。
森宇殿前左右各有龙虎门。 龙虎门和柱座上都有精美的石雕。 值得一提的是,门上方有一块空白。 殿名、府名均未写。 据说是留给何家后裔来填补的。 其目的是勉励子孙后代努力奋斗,希望后人会更好。
四
这二十四间房位于合斋十三号。 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 坐北朝南,共两层,前后两门,两室两廊。 拥有五花马头墙,庭院结构。 总面积659.6平方米。
一层前厅面阔3间,其中敞间有壁挂石库门,额上绘山水人物画,两侧有巷门。 后檐廊山墙上建有龙虎门。 一扇门额刻有“全国思乡日”,两侧牛腿上刻有梅花鹿。 有诗云:“农历大吉之日,祥云缭绕,赵归来,国思亲,喜气洋洋,我什至作诗咏春”。鹿在歌唱,燕子在歌唱。” 这大概就是先祖整个布局的用意吧。 另一扇门额上刻有“心守继峰”四个字。 这四个字很容易被误读为“人寿继峰”。 这里所说的长寿并不是指寿命,这体现了先民的智慧和悟性。 子孙后代的期望。 古时,善于书法的人,因为心静而长寿。 一个人如果能下定决心,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自古以来,许多高素质、有学问的人,世代闻名,因此被称为长寿者。 他们之所以能够拥有高尚的情操,掌握深厚的才干和知识,是因为他们能够清心寡欲,所以说他们“有心而长寿”。 其实,一个人只要能修身养神,没有做不到的事。 二层重檐厅堂三间。 中间是正房和次正房。 前檐用牛腿抬高。 前檐廊贯穿龙虎门。 额头上刻有“吉祥气满院”、“祥光满室”四个字。 ,这两扇门比较通俗易懂,充满了主人对幸福安宁的新生活的期盼。 两侧厢房前檐有廊,外檐饰扇。
建筑保存较为完好,木雕、匾额精美。 从历史、文化、艺术、思想等角度来看,它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关于作者
罗春英,金华市诗词学会理事,义乌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义乌市作家协会会员,义乌市美协副秘书长,义乌市地名顾问。
Copyright © 2012-2024 云木匾额制作厂 版权所有 备案号:滇ICP备2023015682号